黑龙江北方民俗博物馆
Northern Folk Museum of Heilongjiang

一幅画牵起的缘分 ——富江乡中心幼儿园与黑龙江北方民俗博物馆举行画家郭如菊《自画像》交接仪式

春雪落苏城

村落覆白绒

公益唤情浓

因画喜相逢

春雪装点后的博物馆,比平时多了一份雅致,12日一早黄彦辉馆长带领我馆70岁志愿者王宽和副馆长公雪驱车十六公里,一路向南来到富江乡中心幼儿园,园馆双方在这里举行了“画家郭如菊《自画像》交接仪式”。

图1.jpg

宋丽萍园长等待着大家的到来

园长宋丽萍女士热情地接待了大家,带领我们参观了幼儿园的教室、休息室和活动长廊等区域。通过宋园长的介绍了解到,富江乡中心幼儿园是一所公办园,也是巴彦县唯一一家手牵手项目园。幼儿园创办于2014年,2015年开始接收幼儿,园内现有60多名来自富江乡的学龄前儿童和包括宋园长在内的8位老师。同时园内配有食堂,保障在食品安全上让孩子们吃着放心、家长们跟着安心。

图2.jpg

幼儿园的办园宗旨

跟随着宋园长的引领,我们来到了今天的主角——“画家郭如菊《自画像》”前。

图3.jpg

郭如菊老师作品《自画像》

今年已有75岁的画家郭如菊,是地地道道的巴彦人,现定居深圳。郭老师自少年时代起受艺术熏陶,退休后一边学画一边热衷社会公益事业。她每年有5个月的时间去全国各地农村写生,多数回到北方画乡村风情,曾在富江乡中心幼儿园和黑龙江北方民俗博物馆驻园、驻馆进行艺术创作,一待就是几个月。采风、作画、体验乡情,不收取分毫,全凭一腔热爱家乡、回馈家乡、支持家乡文化事业的热忱之心。她的画为人生写照,为大好河山添彩,家乡的黑土地和一草一木都是激发她艺术灵感的源泉。

郭老师在献爱心的同时笔耕不辍,2017年她回家探亲时第一次来到黑龙江北方民俗博物馆,正是这次参观后让她有了以博物馆为主题进行艺术创作的想法。2018年郭老师驻馆采风,从博物馆中汲取艺术养分,画作创造性的将北方民俗文化和馆内精品文物融合在了一起。回到深圳后,她百忙之中坚持为我馆创作多幅作品,春花秋月冬日雪,年复一年画不停,目前已有多幅作品陆续邮寄到馆里。郭老师的作品真情流露寓意美好,她的画作不以赢利为目的,把艺术献给人民与社会;她是一个纯粹的人,她的心灵美让人赞叹,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

郭如菊老师的艺术感言

我每逢回到老家,那黑土地,一片片大豆、玉米,那一房一瓦,一草一木

父老乡亲、老院子、老街坊,农民朴实的生活,真诚待人,地里劳动,热情

激发了我对广阔天地绘画创作的灵感

艺术是我生命的呼唤

愿我这朵清淡的菊花秋天开得更旺、更鲜丽

幼儿园走廊两侧的墙壁上挂着许多郭老师的画作,她在这里驻园期间创作了多幅优秀作品,让孩子们从小就能沐浴在艺术氛围里,像她小时候一样接受美的熏陶。郭老师的爱心之初、善心之意、暖心之举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种下一颗“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种子,待到将来某一日,参天大树在心间。

图4.jpg


图5.jpg

宋丽萍园长与黄彦辉馆长进行画家郭如菊《自画像》交接仪式

遵照郭老师授意,将其创作的《自画像》由富江乡中心幼儿园赠予黑龙江北方民俗博物馆,举行了交接仪式。仪式前,宋园长决定将郭老师的另一幅绘画作品一同赠予博物馆,希望在博物馆更好的发挥作用,让更多的人欣赏到郭老师的画作。一幅画的缘分,把幼儿园与博物馆连接在了一起,无论是郭老师为乡愁绘画了一辈子,还是宋园长为孩子撑起了一片天,亦或是黄馆长为文物建成了一座馆,他们在艺术、教育和文化领域书写着各自的创业史和奋斗史,都有着想干事儿的勇气,能干事儿的魄力和干成事儿的决心,在苏城创业史上有着他们奋力拼搏勇于追梦的身影。

图6.jpg

宋丽萍园长与黄彦辉馆长进行交流

黄馆长表示,今后博物馆和幼儿园可以在教育与文化领域合作,开展共建活动增加互动。幼儿园可以组织家长和孩子来到博物馆开展亲子互动体验式教育、学龄前儿童开蒙礼等活动,也可以让博物馆走进课堂,将博物馆教育纳入到学前教育中,真正做到资源共享,惠及社会。同时我馆也在计划和筹备郭如菊老师的油画系列专题展,让来到黑龙江北方民俗博物馆的朋友们可以近距离的观赏到郭老师创作的艺术珍品。

离开前,在院墙上看到了郭老师为孩子们画的画,放眼望去,在这一方洁白的天地中,幼儿园里有着独特的色彩……

图7.jpg

郭老师为孩子们画的“祖国我爱你”

(注:文中郭如菊老师艺术感言来自网络)

----------------------

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

交接仪式是12日,植树节,巴彦落了一场春雪

文章发稿于21日,春分日,春雪再次光临苏城

画、春雪、幼儿园与博物馆

【缘分,妙不可言】

一年之计在于春

让我们一起

览银装素裹,携梦想齐飞

图片/ 王宽

文字/ 公雪